Dec 3

伦敦交响乐团指挥阿巴多:如果说巴赫在《G弦上的咏叹调》中是用音乐的理性来接近上帝,那么亨德尔在《弥赛亚》中就是用音乐的感性来接近上帝。

《弥赛亚》在伦敦上演时,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第二部分终曲“哈里路亚”奏响时,国王按捺不住激动,站起来听完全曲,也使“哈里路亚”站着听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有史以来第一首标题交响曲。

Dec 2

1854年,舒曼因精神疾病突然出走投莱茵河,所幸遇救。两年后,病逝于精神病医院。

1849年,肖邦在巴黎实施,遗嘱要求心脏葬在祖国波兰,遗体葬在巴黎。

一夜,肖邦在家里独自弹奏他的《军队波兰舞曲》,沉思于乐念中,突然产生幻觉,感觉到一群波兰武士及贵妇人的行列侵入他的房中。惊慌之际,肖邦拨腿逃出房间,整夜未归。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作者鲍罗丁又是化学家,曾与门捷列夫一起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终身担任彼得堡医学院教授。

1830年,门德尔松为歌德在钢琴上演奏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歌德赞叹:“乐曲实在太壮丽了,就好像有一大群富丽堂皇的人们正沿着宽大的台阶庄严地迈步而下。”

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中:“巴赫被基督教精神束缚,常常匍匐在神的脚下呼号、忏悔、诚惶诚恐的祈求。”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300多年里巴赫家族出现了52位音乐家。

指挥家姆拉文斯基抱怨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五交响曲》中“为什么没有欢欣的结尾呢?”肖斯塔科维奇冷静回应:“我哪里有欢欣?有了战争,才给了我们悲伤的权利。”

26岁时拉威尔挑战罗马大奖未成功,之后四度挑战皆未能得奖,1905 年拉威尔再度报名,但因评审委员会认为他已超过最高年龄限制的30岁,依规定不准参加,结果引发艺文界轩然大波,罗曼·罗兰也撰文向评审团抗议,最后甚至演变成巴黎音乐院院长与数名教授辞职的风波,当时巴黎新闻界称此事为拉威尔事件。

Dec 1

克莱斯勒与拉赫玛尼诺夫情谊深厚,常一起演出,但是克莱斯勒不爱练习的性格让拉赫玛尼诺夫受不了。克莱斯勒常常把演出曲目奏过一遍便上台,力求完美的拉赫玛尼诺夫把它拉住,要他多练几遍克莱斯勒才会拿琴继续练习。有一次,二人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克莱斯勒拉着拉着,发现不知拉到哪里去了,轻声问拉赫玛尼诺夫:“我们在哪里了?”拉赫玛尼诺夫面无表情,说:“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卡内基音乐厅!”

戴安娜出殡当天,演奏的是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百架白色钢琴齐奏,演奏的是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

刘天华在整理我国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因在天桥收集“吵子会”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1932年6月8日病逝,年仅37岁。

伯恩斯坦临死前说:“离开人世的最悲哀的事情之一,是再也听不到马勒的《大地之歌》了。”

几位崇拜萨拉萨蒂的阔佬要为他立一座雕像,他向别人打听:“建这座雕像要花多少钱?”人们告诉他,大约要1万比塞塔。作曲家十分吃惊:“干脆我自己站在基座上好了,只要5000比塞塔就行。”

1881年3月28日,穆索尔斯基因癫痫病逝世,终年42岁。

1880年,柴可夫斯基预言:《卡门》10年以后将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歌剧。

小仲马说:“50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

Nov 28

《四季》是维瓦尔第于1725年创作并提献给波希米亚伯爵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中的前四首。

传说维瓦尔第与人打赌,说他创作一首协奏曲比抄谱员重抄一遍的速度还快。

Cal Maria Von Weber,是莫扎特妻子的表兄弟,瓦格纳称他为“德国作曲家中最具德国特色的人”。

帕格尼尼自称“12岁以前练琴,12岁以后躺着”。据说出道后从不练琴,除了演出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床上度过。

李斯特因年幼时被帕格尼尼的演奏吸引,立志要成为“钢琴的帕格尼尼”。

受《二十四首随想曲》的影响,舒曼创作了两套钢琴练习曲,李斯特创作了练习曲十二首,勃拉姆斯创作了《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号)》,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钢琴和乐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号)》。

13岁时,帕格尼尼随父亲去帕尔玛拜意大利小提琴家罗拉为师,等候接见时,父亲让儿子拿桌上的小提琴试奏桌上放的罗拉新创作的协奏曲谱,罗拉闻声惊起,跑出发现是个孩子,说:“我没有什么可以教你了,我的孩子。”

帕瓦罗蒂:虽然我知道席勒的诗很好,与贝多芬的音乐相比就无足轻重了。

对于《命运交响曲》,罗曼·罗兰:“是保存了他一生中最明朗的香味的”。柴可夫斯基:“这样的音乐使我脱离了刻板的现实生活,以致听久了你会不相信世间还存在着战争,疾病和贫困”。

因崇拜贝多芬,舒伯特死后被按他的遗愿葬在贝多芬墓旁。

莫扎特在家信中写:歌词在歌剧中只是对“音乐之父”百依百顺的女儿而已。

Oct 23

1835年,达戈尔伯爵夫人,抛弃自己的家庭,和李斯特到瑞士同居,两人关系持续了十年,生了三个孩子。其中唯一长大成人的柯西玛第二次结婚时嫁给瓦格纳。

之后,李斯特到俄罗斯演出,认识了卡罗琳·维根斯坦公主,不久这位已婚的公主就到德国的魏玛和李斯特同居。

五十岁之后李斯特突然与教廷交往甚密,由教皇册封为神父,写了很多宗教音乐。1877年,有杂志讽刺李斯特:你不要被他的老迈龙钟的神态所骗,在谦恭卑顺的外表下,谁知道他的神袍是否还包藏着诱拐少女的年轻的灵魂呢?

有一天,李斯特和瓦格纳一起聆听瓦格纳著名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时,瓦格纳说:“父亲大人,这是您的和弦哪!”李斯特有点酸味地回答说:“我现在总算听到你承认了。”

勃拉姆斯一次到朋友家吃饭,女厨菜烧得很好,他感叹:应该娶一个像这样会烧菜的女人来做老婆。主人立刻把女厨拉出来,开玩笑说,德国的大音乐家要向她求婚。女厨看了看勃拉姆斯,说:“我绝对不会嫁给一个野蛮人。”

尼采称赞比才的《卡门》:恶魔式的幻想音乐,杰出无比。

有人劝德沃夏克采用德国题材作曲,有人劝他不要再乐谱上印大家不熟悉的捷克文,他都断然拒绝:“虽然我现在已进入伟大的世界音乐圈子,但我永远只是一个朴实的捷克音乐家。”

Oct 21

当卡拉扬想演奏莫扎特十五号嬉游曲时,有人感到不解,问他这种轻松的“小曲子”有什么好?卡拉扬说,他以前听过托斯卡尼尼的演奏。

七十二岁的歌德经常要十二岁的门德尔松弹琴给他听,歌德说:“我像扫罗,你像大卫,当我忧郁失望时,你要以甘美的音乐抚慰我的灵魂。”

柏辽兹曾和朋友说:“你一定要去见见萧邦,只要见过一面,就会永生不忘。”

李斯特说,萧邦就好像安放在弱不禁风的花茎上的“高贵的彩色圣杯”,只要手指稍微碰触,就会碎落成水蒸汽般的美丽的细胞。

舒曼大学里学的是法律,母亲的要求,他不断写信请求母亲同意他放弃法律而学音乐,终于得到同意。舒曼狂热练习,为了证明他的选择,但是他的无名指不听话,为了速成,他自作聪明用一种东西把不停指挥的无名指固定,导致无名指发炎,无法成为钢琴演奏家,于是,他只好专心学作曲。

柏辽兹二十七岁时得到罗马大奖优厚的奖学金可以到意大利游学一年。于是和女友莫克订婚,约定从意大利回来后结婚。但在1827年他在巴黎看英国剧团演出的《哈姆雷特》,深深爱上女主角哈里特·斯密森,向她求婚,被拒绝,苦闷的心情下,他创作了《幻想交响曲》。在他刚到意大利不久,母亲去信告知莫克已与他人结婚。柏辽兹大怒:这简直无耻之极……我非把这个女的和那个男的杀掉不可,然后自杀。他买了一套女佣服装,化妆成女人,带上手枪和毒药,坐马车往意法边境冲去。但在阿尔卑斯山的优美风光中,他慢慢冷静,觉得犯不着牺牲自己宝贵前程,又回意大利学习去了。1832年,斯密森的剧团又到巴黎演出,这次柏辽兹的疯狂求爱得到了成功。

Oct 13

有人批评德沃夏克旋律太多,乐思太丰富时,勃拉姆斯回答说,如果他自己经过苦心焦虑才寻找到的主要乐思,德沃夏克不费思量、轻轻松松就得到了。

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德沃夏克从斯拉夫民间舞曲和民歌的根源超脱开来,很像勃拉姆斯之从德国民间音乐超脱开来;唯一的差别在于一切事物对于德沃夏克来说是天真无邪和新鲜的,而对于勃拉姆斯来说,则总是带有一种渴望的,或是神秘崇敬的弦外之音。

据说,斯特拉文斯基很瞧不起维瓦尔第,认为他一辈子都在不断地重复。

巴赫的男性机能很健全、活泼,他遵守路德派教义:每星期和太太做爱两次。他从来不使安娜·马格蕾娜(他的第二个太太)独守空门。实际上,他的娇妻不停地怀孕,结果养了十三个小孩。

贝多芬因为没有好好处理性欲问题,他的音乐才会急剧亢奋,并突然屈折下降。而巴赫的两次婚姻都美满幸福,因此他的音乐稳定而平静。

Oct 10

舒伯特墓碑上的一句话:死亡在这里埋葬了丰沛的才能与更美好的希望。

柴可夫斯基在日记里评论勃拉姆斯:这位德国大师的音乐,让俄罗斯的心灵深感讶异,竟是如此的枯燥、冰冷、模糊、令人难以接受。对我们俄国人的耳朵来说,勃拉姆斯完全缺乏旋律的想象力……当然,听过他的作品的人没有人会认为他的音乐微不足道……但是这里面却缺乏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美。

勃拉姆斯最有力的拥护者,维也纳著名乐评家汉斯里克曾公开宣称:这(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哪里是音乐,这是一团乱七八糟的噪音。

克拉拉·舒曼,明知道勃拉姆斯长期仰慕着她,在信里生气地写:“和你交往常是困难的,我对你的友谊总是在包容你那些奇言怪行。”

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好像不会简单地展开一段旋律,总要经过复杂的转调处理才“说”得出来。

舒曼和克拉拉的爱情,艰辛但是甜蜜。最初,克拉拉父亲禁止两人相见。最后两人终于得到少见的幸福婚姻,但是舒曼的发疯和早死,增添了一些悲剧色彩。克拉拉为舒曼守节四十年,独力抚养七个小孩,还有一个奇怪的勃拉姆斯终生恋慕她。

意大利钢琴演奏家波里尼十八岁经评审全票同意获得第六届肖邦钢琴大赛冠军,当时的裁判长,七十三岁的鲁宾斯坦感叹:不知道我们哪一位评审可以弹得比他好?

Sep 27

贝多芬死前四年(1823年)曾说:“我已经写的,并非自己最想写的。写这些,无非是要钱用,不过这也不是说我写作只是为了钱。等过了这段时间,为了乐艺,也为自己,我要写《浮士德》!”

奥皇嫌莫扎特用的音符太多,他当面顶了回去:“陛下,不多也不少!”

指挥家魏因加特纳评价贝多芬:后人再写交响乐是多此一举!

德彪西评说挪威的格里格:听格里格之作如嚼雪中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