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2

1854年,舒曼因精神疾病突然出走投莱茵河,所幸遇救。两年后,病逝于精神病医院。

1849年,肖邦在巴黎实施,遗嘱要求心脏葬在祖国波兰,遗体葬在巴黎。

一夜,肖邦在家里独自弹奏他的《军队波兰舞曲》,沉思于乐念中,突然产生幻觉,感觉到一群波兰武士及贵妇人的行列侵入他的房中。惊慌之际,肖邦拨腿逃出房间,整夜未归。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作者鲍罗丁又是化学家,曾与门捷列夫一起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终身担任彼得堡医学院教授。

1830年,门德尔松为歌德在钢琴上演奏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歌德赞叹:“乐曲实在太壮丽了,就好像有一大群富丽堂皇的人们正沿着宽大的台阶庄严地迈步而下。”

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中:“巴赫被基督教精神束缚,常常匍匐在神的脚下呼号、忏悔、诚惶诚恐的祈求。”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300多年里巴赫家族出现了52位音乐家。

指挥家姆拉文斯基抱怨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五交响曲》中“为什么没有欢欣的结尾呢?”肖斯塔科维奇冷静回应:“我哪里有欢欣?有了战争,才给了我们悲伤的权利。”

26岁时拉威尔挑战罗马大奖未成功,之后四度挑战皆未能得奖,1905 年拉威尔再度报名,但因评审委员会认为他已超过最高年龄限制的30岁,依规定不准参加,结果引发艺文界轩然大波,罗曼·罗兰也撰文向评审团抗议,最后甚至演变成巴黎音乐院院长与数名教授辞职的风波,当时巴黎新闻界称此事为拉威尔事件。

Nov 28

《四季》是维瓦尔第于1725年创作并提献给波希米亚伯爵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中的前四首。

传说维瓦尔第与人打赌,说他创作一首协奏曲比抄谱员重抄一遍的速度还快。

Cal Maria Von Weber,是莫扎特妻子的表兄弟,瓦格纳称他为“德国作曲家中最具德国特色的人”。

帕格尼尼自称“12岁以前练琴,12岁以后躺着”。据说出道后从不练琴,除了演出其余时间几乎都在床上度过。

李斯特因年幼时被帕格尼尼的演奏吸引,立志要成为“钢琴的帕格尼尼”。

受《二十四首随想曲》的影响,舒曼创作了两套钢琴练习曲,李斯特创作了练习曲十二首,勃拉姆斯创作了《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作品35号)》,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钢琴和乐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作品43号)》。

13岁时,帕格尼尼随父亲去帕尔玛拜意大利小提琴家罗拉为师,等候接见时,父亲让儿子拿桌上的小提琴试奏桌上放的罗拉新创作的协奏曲谱,罗拉闻声惊起,跑出发现是个孩子,说:“我没有什么可以教你了,我的孩子。”

帕瓦罗蒂:虽然我知道席勒的诗很好,与贝多芬的音乐相比就无足轻重了。

对于《命运交响曲》,罗曼·罗兰:“是保存了他一生中最明朗的香味的”。柴可夫斯基:“这样的音乐使我脱离了刻板的现实生活,以致听久了你会不相信世间还存在着战争,疾病和贫困”。

因崇拜贝多芬,舒伯特死后被按他的遗愿葬在贝多芬墓旁。

莫扎特在家信中写:歌词在歌剧中只是对“音乐之父”百依百顺的女儿而已。

Oct 21

当卡拉扬想演奏莫扎特十五号嬉游曲时,有人感到不解,问他这种轻松的“小曲子”有什么好?卡拉扬说,他以前听过托斯卡尼尼的演奏。

七十二岁的歌德经常要十二岁的门德尔松弹琴给他听,歌德说:“我像扫罗,你像大卫,当我忧郁失望时,你要以甘美的音乐抚慰我的灵魂。”

柏辽兹曾和朋友说:“你一定要去见见萧邦,只要见过一面,就会永生不忘。”

李斯特说,萧邦就好像安放在弱不禁风的花茎上的“高贵的彩色圣杯”,只要手指稍微碰触,就会碎落成水蒸汽般的美丽的细胞。

舒曼大学里学的是法律,母亲的要求,他不断写信请求母亲同意他放弃法律而学音乐,终于得到同意。舒曼狂热练习,为了证明他的选择,但是他的无名指不听话,为了速成,他自作聪明用一种东西把不停指挥的无名指固定,导致无名指发炎,无法成为钢琴演奏家,于是,他只好专心学作曲。

柏辽兹二十七岁时得到罗马大奖优厚的奖学金可以到意大利游学一年。于是和女友莫克订婚,约定从意大利回来后结婚。但在1827年他在巴黎看英国剧团演出的《哈姆雷特》,深深爱上女主角哈里特·斯密森,向她求婚,被拒绝,苦闷的心情下,他创作了《幻想交响曲》。在他刚到意大利不久,母亲去信告知莫克已与他人结婚。柏辽兹大怒:这简直无耻之极……我非把这个女的和那个男的杀掉不可,然后自杀。他买了一套女佣服装,化妆成女人,带上手枪和毒药,坐马车往意法边境冲去。但在阿尔卑斯山的优美风光中,他慢慢冷静,觉得犯不着牺牲自己宝贵前程,又回意大利学习去了。1832年,斯密森的剧团又到巴黎演出,这次柏辽兹的疯狂求爱得到了成功。

Oct 10

舒伯特墓碑上的一句话:死亡在这里埋葬了丰沛的才能与更美好的希望。

柴可夫斯基在日记里评论勃拉姆斯:这位德国大师的音乐,让俄罗斯的心灵深感讶异,竟是如此的枯燥、冰冷、模糊、令人难以接受。对我们俄国人的耳朵来说,勃拉姆斯完全缺乏旋律的想象力……当然,听过他的作品的人没有人会认为他的音乐微不足道……但是这里面却缺乏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美。

勃拉姆斯最有力的拥护者,维也纳著名乐评家汉斯里克曾公开宣称:这(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哪里是音乐,这是一团乱七八糟的噪音。

克拉拉·舒曼,明知道勃拉姆斯长期仰慕着她,在信里生气地写:“和你交往常是困难的,我对你的友谊总是在包容你那些奇言怪行。”

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好像不会简单地展开一段旋律,总要经过复杂的转调处理才“说”得出来。

舒曼和克拉拉的爱情,艰辛但是甜蜜。最初,克拉拉父亲禁止两人相见。最后两人终于得到少见的幸福婚姻,但是舒曼的发疯和早死,增添了一些悲剧色彩。克拉拉为舒曼守节四十年,独力抚养七个小孩,还有一个奇怪的勃拉姆斯终生恋慕她。

意大利钢琴演奏家波里尼十八岁经评审全票同意获得第六届肖邦钢琴大赛冠军,当时的裁判长,七十三岁的鲁宾斯坦感叹:不知道我们哪一位评审可以弹得比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