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3

伦敦交响乐团指挥阿巴多:如果说巴赫在《G弦上的咏叹调》中是用音乐的理性来接近上帝,那么亨德尔在《弥赛亚》中就是用音乐的感性来接近上帝。

《弥赛亚》在伦敦上演时,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第二部分终曲“哈里路亚”奏响时,国王按捺不住激动,站起来听完全曲,也使“哈里路亚”站着听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有史以来第一首标题交响曲。

Dec 2

1854年,舒曼因精神疾病突然出走投莱茵河,所幸遇救。两年后,病逝于精神病医院。

1849年,肖邦在巴黎实施,遗嘱要求心脏葬在祖国波兰,遗体葬在巴黎。

一夜,肖邦在家里独自弹奏他的《军队波兰舞曲》,沉思于乐念中,突然产生幻觉,感觉到一群波兰武士及贵妇人的行列侵入他的房中。惊慌之际,肖邦拨腿逃出房间,整夜未归。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作者鲍罗丁又是化学家,曾与门捷列夫一起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终身担任彼得堡医学院教授。

1830年,门德尔松为歌德在钢琴上演奏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歌德赞叹:“乐曲实在太壮丽了,就好像有一大群富丽堂皇的人们正沿着宽大的台阶庄严地迈步而下。”

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中:“巴赫被基督教精神束缚,常常匍匐在神的脚下呼号、忏悔、诚惶诚恐的祈求。”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300多年里巴赫家族出现了52位音乐家。

指挥家姆拉文斯基抱怨肖斯塔科维奇在《第五交响曲》中“为什么没有欢欣的结尾呢?”肖斯塔科维奇冷静回应:“我哪里有欢欣?有了战争,才给了我们悲伤的权利。”

26岁时拉威尔挑战罗马大奖未成功,之后四度挑战皆未能得奖,1905 年拉威尔再度报名,但因评审委员会认为他已超过最高年龄限制的30岁,依规定不准参加,结果引发艺文界轩然大波,罗曼·罗兰也撰文向评审团抗议,最后甚至演变成巴黎音乐院院长与数名教授辞职的风波,当时巴黎新闻界称此事为拉威尔事件。

Oct 13

有人批评德沃夏克旋律太多,乐思太丰富时,勃拉姆斯回答说,如果他自己经过苦心焦虑才寻找到的主要乐思,德沃夏克不费思量、轻轻松松就得到了。

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德沃夏克从斯拉夫民间舞曲和民歌的根源超脱开来,很像勃拉姆斯之从德国民间音乐超脱开来;唯一的差别在于一切事物对于德沃夏克来说是天真无邪和新鲜的,而对于勃拉姆斯来说,则总是带有一种渴望的,或是神秘崇敬的弦外之音。

据说,斯特拉文斯基很瞧不起维瓦尔第,认为他一辈子都在不断地重复。

巴赫的男性机能很健全、活泼,他遵守路德派教义:每星期和太太做爱两次。他从来不使安娜·马格蕾娜(他的第二个太太)独守空门。实际上,他的娇妻不停地怀孕,结果养了十三个小孩。

贝多芬因为没有好好处理性欲问题,他的音乐才会急剧亢奋,并突然屈折下降。而巴赫的两次婚姻都美满幸福,因此他的音乐稳定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