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23

1835年,达戈尔伯爵夫人,抛弃自己的家庭,和李斯特到瑞士同居,两人关系持续了十年,生了三个孩子。其中唯一长大成人的柯西玛第二次结婚时嫁给瓦格纳。

之后,李斯特到俄罗斯演出,认识了卡罗琳·维根斯坦公主,不久这位已婚的公主就到德国的魏玛和李斯特同居。

五十岁之后李斯特突然与教廷交往甚密,由教皇册封为神父,写了很多宗教音乐。1877年,有杂志讽刺李斯特:你不要被他的老迈龙钟的神态所骗,在谦恭卑顺的外表下,谁知道他的神袍是否还包藏着诱拐少女的年轻的灵魂呢?

有一天,李斯特和瓦格纳一起聆听瓦格纳著名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时,瓦格纳说:“父亲大人,这是您的和弦哪!”李斯特有点酸味地回答说:“我现在总算听到你承认了。”

勃拉姆斯一次到朋友家吃饭,女厨菜烧得很好,他感叹:应该娶一个像这样会烧菜的女人来做老婆。主人立刻把女厨拉出来,开玩笑说,德国的大音乐家要向她求婚。女厨看了看勃拉姆斯,说:“我绝对不会嫁给一个野蛮人。”

尼采称赞比才的《卡门》:恶魔式的幻想音乐,杰出无比。

有人劝德沃夏克采用德国题材作曲,有人劝他不要再乐谱上印大家不熟悉的捷克文,他都断然拒绝:“虽然我现在已进入伟大的世界音乐圈子,但我永远只是一个朴实的捷克音乐家。”

Oct 21

当卡拉扬想演奏莫扎特十五号嬉游曲时,有人感到不解,问他这种轻松的“小曲子”有什么好?卡拉扬说,他以前听过托斯卡尼尼的演奏。

七十二岁的歌德经常要十二岁的门德尔松弹琴给他听,歌德说:“我像扫罗,你像大卫,当我忧郁失望时,你要以甘美的音乐抚慰我的灵魂。”

柏辽兹曾和朋友说:“你一定要去见见萧邦,只要见过一面,就会永生不忘。”

李斯特说,萧邦就好像安放在弱不禁风的花茎上的“高贵的彩色圣杯”,只要手指稍微碰触,就会碎落成水蒸汽般的美丽的细胞。

舒曼大学里学的是法律,母亲的要求,他不断写信请求母亲同意他放弃法律而学音乐,终于得到同意。舒曼狂热练习,为了证明他的选择,但是他的无名指不听话,为了速成,他自作聪明用一种东西把不停指挥的无名指固定,导致无名指发炎,无法成为钢琴演奏家,于是,他只好专心学作曲。

柏辽兹二十七岁时得到罗马大奖优厚的奖学金可以到意大利游学一年。于是和女友莫克订婚,约定从意大利回来后结婚。但在1827年他在巴黎看英国剧团演出的《哈姆雷特》,深深爱上女主角哈里特·斯密森,向她求婚,被拒绝,苦闷的心情下,他创作了《幻想交响曲》。在他刚到意大利不久,母亲去信告知莫克已与他人结婚。柏辽兹大怒:这简直无耻之极……我非把这个女的和那个男的杀掉不可,然后自杀。他买了一套女佣服装,化妆成女人,带上手枪和毒药,坐马车往意法边境冲去。但在阿尔卑斯山的优美风光中,他慢慢冷静,觉得犯不着牺牲自己宝贵前程,又回意大利学习去了。1832年,斯密森的剧团又到巴黎演出,这次柏辽兹的疯狂求爱得到了成功。

Oct 13

有人批评德沃夏克旋律太多,乐思太丰富时,勃拉姆斯回答说,如果他自己经过苦心焦虑才寻找到的主要乐思,德沃夏克不费思量、轻轻松松就得到了。

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德沃夏克从斯拉夫民间舞曲和民歌的根源超脱开来,很像勃拉姆斯之从德国民间音乐超脱开来;唯一的差别在于一切事物对于德沃夏克来说是天真无邪和新鲜的,而对于勃拉姆斯来说,则总是带有一种渴望的,或是神秘崇敬的弦外之音。

据说,斯特拉文斯基很瞧不起维瓦尔第,认为他一辈子都在不断地重复。

巴赫的男性机能很健全、活泼,他遵守路德派教义:每星期和太太做爱两次。他从来不使安娜·马格蕾娜(他的第二个太太)独守空门。实际上,他的娇妻不停地怀孕,结果养了十三个小孩。

贝多芬因为没有好好处理性欲问题,他的音乐才会急剧亢奋,并突然屈折下降。而巴赫的两次婚姻都美满幸福,因此他的音乐稳定而平静。

Oct 10

舒伯特墓碑上的一句话:死亡在这里埋葬了丰沛的才能与更美好的希望。

柴可夫斯基在日记里评论勃拉姆斯:这位德国大师的音乐,让俄罗斯的心灵深感讶异,竟是如此的枯燥、冰冷、模糊、令人难以接受。对我们俄国人的耳朵来说,勃拉姆斯完全缺乏旋律的想象力……当然,听过他的作品的人没有人会认为他的音乐微不足道……但是这里面却缺乏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美。

勃拉姆斯最有力的拥护者,维也纳著名乐评家汉斯里克曾公开宣称:这(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哪里是音乐,这是一团乱七八糟的噪音。

克拉拉·舒曼,明知道勃拉姆斯长期仰慕着她,在信里生气地写:“和你交往常是困难的,我对你的友谊总是在包容你那些奇言怪行。”

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好像不会简单地展开一段旋律,总要经过复杂的转调处理才“说”得出来。

舒曼和克拉拉的爱情,艰辛但是甜蜜。最初,克拉拉父亲禁止两人相见。最后两人终于得到少见的幸福婚姻,但是舒曼的发疯和早死,增添了一些悲剧色彩。克拉拉为舒曼守节四十年,独力抚养七个小孩,还有一个奇怪的勃拉姆斯终生恋慕她。

意大利钢琴演奏家波里尼十八岁经评审全票同意获得第六届肖邦钢琴大赛冠军,当时的裁判长,七十三岁的鲁宾斯坦感叹:不知道我们哪一位评审可以弹得比他好?